复兴东路第三小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校班会课安排
周次 |
主题 |
组织者 |
1 |
开学第一课 安全教育 |
德育处 |
2 |
假期工作反馈 表彰寒假积极分子 |
德育处 |
3 |
交通安全教育 |
德育处 |
4 |
学生行规教育 |
各班级班主任 |
5 |
消防安全教育 |
各班级班主任 |
6 |
学习好习惯的培养(评选尚美之星) |
各班级班主任 |
7 |
网络安全教育 |
德育处 |
8 |
禁毒教育 |
德育处 |
9 |
安全自救自护教育 |
卫生室 |
10 |
网络安全教育 |
各班级班主任 |
11 |
假期安全教育 |
各班级班主任 |
12 |
普法教育 |
德育处 |
13 |
学会原谅 主题教育课 |
各班级班主任 |
14 |
班级阶段行规总结 |
各班级班主任 |
15 |
艺术节展示活动 |
大队部 |
16 |
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主题教育 |
心理教研组 |
17 |
放松心情迎接考试心理疏导 |
各班级班主任 |
18 |
最美复三人表彰 |
德育处 |
网络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
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千家万户,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他的巨大功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益处,可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阴影。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网络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二、向学生讲述有关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2、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
3、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三、向学生讲述网络的影响
教学方法:先提问同学,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总结。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 四、向学生讲述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教学方法:提问学生,特别是一些沉迷于网络的一些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