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一、校情分析
㈠历史沿革
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前身为护国义务小学,1956年改为公立邑庙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同年与孔家弄小学及4所儿童晚班合并。1979年学校被定为南市区重点小学,1984年成为上海市整体改革实验学校,1991年起先后成为上海市第一、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性学校,本世纪初被命名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
㈡基本概况
学校于2008年进行了整修,校园面积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3人,平均年龄39.9岁。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39人,专科学历1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6.7%。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占71.4%。
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面向黄浦区豫园街道的五个居委招生。现有21个教学班,621名学生。因临近城隍庙,有大批的外来人员在老城隍庙经商,使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8%。生源结构不够理想,但长期以来,学校在“幸福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办学声誉。
㈢校情诊断
⒈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⑴办学思想深入人心
学校在上一轮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在五年的办学改革实践中,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和追求目标。
⑵课程改革形成特色
学校作为上海市一期、二期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升了课程领导力,初步完成了校本课程的架构,形成了学科课程化建设的限定拓展科目群。在此基础上,架构“幸福万花筒”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走特色办学之路。
⑶管理改革凸显效能
校级领导长期在学校管理的岗位上,十多年的管理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中层班子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能较好地执行校长的决策,高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⑷教师团队爱岗敬业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年轻且整体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年轻教师在专业上有追求,部分骨干教师已经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提升教科研的能力。而且学校是缺编单位,可以逐年引进新人,使部分学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得以改观。
⑸语文学科优势明显
在学科课程化建设的过程中,语文学科优势明显,无论是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在区域范围内较为突出。
⑹三维争章形成品牌
三维争章活动是少先队的品牌活动,在市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全新育人方式,成为学校课程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⑺环境建设抓住机遇
区域内校园创意文化的建设,为学校的面貌改善和温馨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将办学特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文化为幸福领航。
⒉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⑴学科发展不平衡
语文学科教师优势明显;综合学科教师年龄相近,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略显劣势,有待进一步提高。
⑵教师发展被制约
在岗位设置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职称的评审难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
⑶校园安全存隐患
学校处于黄浦区中心区域的老城厢,校舍使用空间小,常年失修,两座小楼属于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⒊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拥有的机遇
⑴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教育实践基地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机制。学校利用地域优势,依托社会力量,开发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文化服务。
⑵直面生源情况,体现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辖区内外来人口聚集,外地生源继续增多,生源状况有所下降。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切实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⒋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⑴周边学校的无形压力
学校地处老城厢,人口密集,周边学校较多,特别是南北两侧相邻的上海市实验小学和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更是加剧了学校的生源危机。
⑵学生家长的教育诉求
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⑶学生家庭的参差不齐
城隍庙地区家庭结构较为复杂,家长层次参差不齐,对教师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挑战。
二、办学思想
㈠办学理念:幸福教育,为精彩人生奠基
⒈幸福教育
教育的精髓就是创造条件,促进每一个师生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孩子们的幸福感哪里来?是从一次次的挑战中增强勇气,一次次的成功中树立自信,一次次的学习中获得智慧……孩子们在学习中培育幸福,在体验中感受幸福,在成长中感悟幸福,在感恩中分享幸福,在希望中迎接幸福。这成长的历程,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学校发展有序、个人成长顺利、学生健康成才。教师在幸福教育中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分享学生学习的快乐,体验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感,收获教师职业发展的成就感。
幸福教育就是要确立学校教育的幸福价值,传承学校的幸福积淀,提升团队的幸福智慧,培育教师的幸福追求,展望学生的幸福未来。
⒉亮出精彩
尊重个性,重视和谐氛围的创造,给每一个师生搭建适合发展的舞台,让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份精彩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坚实的基础。
㈡发展定位:创建幸福校园
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传承“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形成温馨和谐校园文化,完善“幸福万花筒”校本课程,促进“幸福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活力少年”个性发展。把学校办成课改有特色,教师有智慧,学生有活力的幸福校园。
㈢育人目标: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成为充满自信的少年
健康成长:悦纳自我,心存感恩,成为充满活力的少年
三、综合发展规划
㈠学校管理
【工作总目标】
学校管理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制度的规范管理、人本的柔性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优质的行政管理团队,实现对学校的高效管理。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建章立制,制订新一轮学校五年办学规划。
具体措施:
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照上级部门提供的参考样本和学校原有的章程,分部门修订章程的相关章节,统整修改,形成新的学校章程,经教代会审议和上级部门的审核,完成学校章程的制定工作。
⒉传承“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广泛听取民意,分析校情,制订学校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
⒊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意识,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完善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网络。
⒋倡导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
达成标识:
⒈制定《学校章程》。
⒉制订《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
⒊编制学校管理组织结构图。
⒋制订《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实施人本管理,凝聚合力,形成心齐、劲足的和谐校园氛围。
具体措施:
⒈规范学校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每次教代会确定会议主题,规范会议流程,聚全体教师智慧,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发挥家委会和社委会的职能,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管理。
⒊梳理学校规章制度和部门岗位职责,协同各部门一起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制订教学、德育、师训、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课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
⒋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的学习,通过管理案例的分析等培训和研究提升干部队伍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⒌合理调配优质人力资源,重视相关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图书馆的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化、人本化、科学化的管理。档案工作的管理,分工到人,规范管理,逐渐上轨,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
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建校园网,运用网络平台推行校务公开,优化学校管理。
达成标识:
⒈完善教代会工作制度。
⒉形成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学校社区工作制度。
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和部门岗位职责,梳理各部门管理制度文本。
⒋完成档案管理升等评级工作。
⒌改建、启用新版校园网。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继续完善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复三小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具体措施:
⒈设计民意调查表,通过座谈会和民意测试,开展师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⒉制订《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草案),广泛听取民意,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达成标识:
形成《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文本。
㈡师资队伍
【工作总目标】
传承和发展“幸福教育”办学思想,以促进干部、党员、教师队伍发展为抓手,发扬团队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注重内涵发展,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现代干部、教师队伍,实现幸福跨越。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进一步调整、充实、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形成和保持年龄梯次、学科、气质结构的合理。继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带领教师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具体措施:
⒈调整充实优秀青年教师进学校中层干部队伍。
⒉在干部中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廉洁自律文件精神,并落实到学校具体工作。
⒊在党员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梦”系列活动,承诺践诺。
⒋在教师中开展“您的笑最美”微笑教育的庆祝教师节活动,表彰师德标兵。
⒌组织教师参加以中外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参观考察活动,陶冶情操,体验人生。
⒍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撰写读书征文,组织读书交流会。
⒎美化净化绿化教师办公室,设计并布置办公室悦读角。
⒏开展以体育健身为主的社团活动,让老师活动筋骨,愉悦身心,找到快乐。
⒐年底评选幸福教师。
达成标识:
⒈年轻中层干部写工作日志,写思想随笔,支部年终在教工中听取意见,做好考评工作。根据学校建立的激励机制坚持做到优胜劣汰。
⒉学校干部要以事业为重,有所作为,不断进取,取信于教工。民主测评满意率高。
⒊党员干部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内省自身,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⒋探索多种载体的各类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展示教师的才艺和魅力。
⒌细化“幸福教师”评选细则,评选“幸福教师”。
6.开展诗歌朗诵等活动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身先士卒,争当楷模,为党旗争辉。让教师感受:我工作着,我快乐着!砺师能,强师力,促和谐发展;循师道,显师心,促健康发展;付师情,展师德,促全面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让教师在课程实践反思中走向专业化。
具体措施:
⒈党员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到群众中去,注重工作的积累和总结,尝试撰写“务实、率先、创新”的成长工作案例。
⒉党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五个字”要求,即:确立一个“坚”——坚定信念,坚定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注重一个“先”——在幸福教育中做先行者,崇尚师德率先垂范;落实一个“实”——立足本职,岗位务实、实干、干好实事;突出一个“新”——工作中要不断有新的高度,敢于创新;把握一个“牢”——凝聚群众,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
⒊全体教师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认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等方面明确重点发展项目。
⒋支部适时进行党内个人规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督促,解决难题,利用集体的智慧,营造党员队伍的团队精神,确保支部的每一个党员都在持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⒌按照“积极、慎重、一线、一流”的原则,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⒍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功能定位;明确职责,确保校本教研的和谐整合;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加强管理,探索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通过校本研修,教学反思、对话交流、课题研究,以此提升“课题引领,聚焦课堂,形成体验式教学法和教学风格”的内涵发展。
⒎引进新教师,安排师徒结对,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实行“双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分别担任导师,进行结对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⒏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评选“美化净化绿化”办公室。评选工会幸福之家。继续探索多种载体的各类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展示教师的才艺和魅力。
⒐有一个良好的教师群体,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涌现先进教师代表,以榜样的事迹推动学校师德教育活动和内涵发展。
达成标识:
⒈撰写案例,并汇总成册。
⒉完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并存档。
⒊党员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党员责任区发挥作用,,结对培养工作效果显著,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群众满意率高。
⒋组织以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实践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活动。
⒌构建和谐团队,工会细化“幸福之家”评选细则。
⒍继续评选幸福教师。
7.通过开展“幸福密码活动”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建设一支认识有高度、思想有深度、专业有厚度、视野有广度和落实有力度的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梯队,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幸福、稳步发展。
具体措施:
⒈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把握一个“牢”——凝聚群众,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领导率先垂范,进行人格激励;教师参与管理,进行信任激励;帮助教师排忧解难,进行情感激励;树立先进典型,进行榜样激励;提供教师研修机会,进行培养激励。
⒉开展“责任自觉,情系教育”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⒊实施复三名师工程,加快复三小学教育人才高地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师德、学历、能力三位一体,按名师型、骨干型、胜任型教师目标分层。
⒋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多听”“多议”“多看”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有专长形成特色。
⒌通过班务管理培训、规范教学流程、更新教学模式、强化现代教育意识、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措施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引导教师向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⒍进一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实现干部、教师队伍合理引进,人才集聚,有序进出的机制。
达成标识:
⒈干部政治思想有新的进步,分管工作得心应手,有创新有特色。党员业务水平不断长进,各项成绩突出,教工的信任度增长。
⒉力争推出1-2名在市区教学研究领域中得到认可的教师。
⒊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初步形成。完善教研组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工作机制。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先进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始终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确立校本培训以教研组为主体的理念。
⒋教工能以复三荣我荣,复三发展我进步的积极性,实践个人的三年持续发展规划与学校规划同步发展、规划的达成度一致。
⒌继续评选幸福教师。
6.通过开展“语言文字活动月”,推进“书香校园”的各项工作。
7.根据规划,回顾五年的工作,做好总结。
㈢德育工作
【工作总目标】
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依据,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自身的功能及学科教学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规范德育管理,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升教师立德育人能力,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积极贯彻落实“两纲”精神,以“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有热情、有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初步形成德育课程体系,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共建模式。
具体措施:
⒈构建以校长—分管校长—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为主,家委会社委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管理网络,形成育德合力的氛围。
⒉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制订班主任队伍的培养计划,确定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建立培养机制;结合校本研修,定期进行实务培训,提升班主任的整体专业水准。定期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各类有关班队建设的理论及报刊杂志中有关班级特色班级构建、班队主题活动等文章、德育案例,提高认识,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学习创新,撰写育德案例。
⒊为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落到实处,学校形成了由校长室——德育室——值勤中队——教师护导——全校教职工构成的管理网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沟通信息与强化管理。在工作落实中形成了德育室——年级组——班级的机构网络,规范工作及活动的流程体系。
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视家校联系,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挥教育合力。各班成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校信息,收集并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达成标识:
⒈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和管理流程。
⒉利用班主任月会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
⒊争创黄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⒋制定家委会和社委会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家委会和社委会,并形成资
料文本。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继续沿着贯彻学校“幸福教育”的德育工作理念,实行“三共抓”:一抓学生行为习惯、二抓班主任队伍建设、三抓家校共育;让德育工作有益于学生,方便于教师,熏陶于家长,力争达到促进中队特色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
⒈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固定的师资和硬件设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课程的教研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学生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⒉结合“幸福教育”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一至五年级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要求,各年级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年级特色设计本学期班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班级主题队会,并在年级、校级交流、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研讨,相互学习,提升班级主题队会的品质。
⒊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依据不同学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确立各年级的行规目标及内容要求,逐年递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⒋利用晨会这一德育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道德品质教育。注重中队文化建设,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教师门口定期展示班级特色的教育活动,教室内精心布置名人名家、格言警句、学生作品展、荣誉榜,以身边榜样激励人。
⒌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和学校在地文化资源,不断完善以思想品德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为主题的德育实践课程。
⒍运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多元化、多层面的家庭教育活动。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家长讲坛,让家长为孩子介绍自己所在家乡的风土人情。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孩子,孩子感恩父母,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达成标识:
⒈校内设立心理辅导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时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的评选。
⒉确定各年级各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举行主题班会,形成系列。
⒊确立不同学龄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建立各年级的行规
目标,形成了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⒋创建温馨教室,并进行行为规范示范班评选和展示。
⒌形成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⒍分阶段进行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家长讲坛。
⒎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好各级家委会。开
展系列家庭教育活动,集结家长撰写的“育子一得”。
⒏举行年度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充分发挥课堂等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思品课、晨会课、升旗仪式、广播宣传等,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具体措施:
⒈班级建立困难学困生跟踪卡,开展“成长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真正落实对困难学生的帮助转化工作,撰写典型案例,形成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⒉以评选“优秀班主任”为契机,弘扬先进,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辐射作用。
⒊以社区少年军校活动为载体,依托社区和共建单位,将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延伸至社区。整合少年军校与校内的教育训练,进一步提升我校“活力少年”的示范形象。
达成标识:
⒈评选优秀班主任,表彰优秀家长。
⒉班级建立学困生跟踪卡,落实对困难学生的帮助转化工作。
⒊汇编《学校德育工作经验集》。
⒋做好“活力少年幸福成长小脚丫”学生德行的评价。
⒌举行年度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
⒍根据规划,回顾五年的工作,做好总结。
㈣教学工作
【工作总目标】
以《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不断完善教学流程管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探索绿色指标评价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落实减负增效。完善学校“幸福万花筒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学校课程的领导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以《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特色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优化管理,加强教学五环节和学科教学规范管理,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与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切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规范课程的管理。
具体措施:
⒈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制订《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推进落实“绿色指标”实施细则》。
⒉数学学科以“绿色指标”为核心,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质量训练体系。以一年级为起点,逐渐覆盖到五条年级。
⒊关注“幼小衔接”,开发“幸福万花筒”学习准备期的校本课程。
⒋开展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培训。
⒌参与以“关注学生体验,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为主题的区教学评比活动,结合区域教学活动向校内辐射,在各个学科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⒍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特色教研组的评价指标体系,凸显教研组特色。
⒎组织教学主题研讨活动,转变教学方式,以学定教,关注学生过程体验。
⒏综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家长资源、教师专长等因素,不断完善学校三类课程——“拓展延伸课程、实践探索课程、自主选择课程”,制定优化课程的方案。
⒐规范学校三类课程的管理,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进一步完善学校以“整合”为特色的“课程”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升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达成标识:
⒈制定“幸福万花筒课程”方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⒉数学学科教师同心协力完成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⒊完成学习准备期校本课程的方案设计,积累实施案例,及时总结经验。
⒋组织教学主题研讨活动。
⒌制定优化“语文拓展型课程”方案。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构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以语文校本化课程建设为领衔,带动其他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涵的深度研究,挖掘一到两门特色校本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能力。加强学科教学规范的指导与评估,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具体措施:
⒈逐步推进落实“绿色指标”的实施细则,完善监测体系,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及时、准确地针对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改进措施。
⒉基于课程标准,尝试对一年级语文学科进行单元目标的设定,增强基础型与拓展延伸课程单元目标的匹配度,逐步向其他年级辐射。基于课程目标,以一个年级为试点,进行拓展型课程讲义的编辑,各个年级共同完成审读工作,并逐步向其他年级推广。
⒊利用校内“课程平台”,彰显教研特色,打造品质团队;规范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凸显学校特色。
⑴评出特色教研组。实施有效校本教研以解决课堂实际问题为中心,围绕主题深入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团队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⑵完善教学管理。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使资源共享化,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⑶将“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
⒋完善 “幸福万花筒课程”的评价机制,通过行为观察、作业展示、争章活动等形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在“幸福绽放”过程中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
⒌基于学校的五年规划,教师围绕学习、课程、教学、科研、专业成长等方面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⒍注重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设计绽放幸福之花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式协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品质,打造“名师型”“骨干型”教师。
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精神,探索课时长短结合的授课形式,探索教师组合授课的形式,探索同课异构等授课形式,选取一个点,进行主题式教学研究。
⑵利用学习中心校本培训的平台,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⑶将优质课以案例撰写的形式呈现,做好教学研讨的总结。
⒎制定教研组建设的发展规划,注重加强组内梯队教师的建设和培训,让部分凸显教学特色的教师,不断彰显个人教学魅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教研组的发展,缩短组内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差距,为打造特色教研组而努力。
达成标识:
⒈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确立语文学科单元目标,并以一个年级为试点,完成讲义的编辑,逐步向其他年级推广,不断提升拓展延伸课程品质。
⒉通过完善自主课程的评价机制,来促进特色课程的开发。
⒊学习“体验式有效教学”的理论,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完成主题式教学实践案例的撰写。
⒋教师制定个人规划。
⒌制订教研组建设的发展规划,评选特色教研组。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完善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整合课程资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系统梳理汇编课程资源,让“幸福万花筒课程”成就学生、教师、学校。
具体措施:
⒈开展以“幸福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准确定位,勇于创新,力求突破,彰显特色。
⒉基于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单元目标,尝试着进行讲义内容的策划与编辑,使之成为我校具有校本课程特色的辅助教学材料,从而提升课程品质。
⒊以校本课程的发展为背景,在学科教研组内进行“研、训、教”为一体的教学课程研究,提升教研组课程文化。
⒋完善“幸福万花筒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收集整理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果(小感言、小故事、小案例、小作品、小调查、小问卷、争章卡),汇编成册,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特色课程。
达成标识:
⒈汇编《复三学生课程学习幸福的足迹》,积累学生成长的点滴。
⒉汇编“幸福万花筒课程”案例,分享课程开发的成果,提升教师课程意识,追求教学的卓越。
⒊从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出发,编辑一至二套符合本校课程特色的讲义。
⒋根据规划,回顾五年的工作,做好总结。
㈤教育科研
【工作总目标】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确立学校发展龙头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完善学校科研工作的框架,健全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确立学校的龙头课题。
具体措施:
⒈建立以校长室为核心,以教导处为主轴,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学校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形成“校长室领导—科研室管理—课题组落实”的三级管理网络。
⒉修改健全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
⒊确立新一轮学校发展的龙头课题。
达成标识:
⒈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
⒉确立学校发展龙头课题“‘幸福万花筒’校本课程的探索与研究”,申报成为区级立项课题。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组建学校核心科研队伍,形成学校龙头课题下的分课题群。培养一批能独立进行教科研的教育科研骨干,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素养。
具体措施:
⒈做好龙头课题下五个子课题的申报、指导、实施和结题工作。
⒉建立“教科研一体”的运转模式,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教学中的微观问题为研究对象,让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
⒊积极寻找契机,与市区级教育科研机构谋求合作,借力提升科研立项课题的层次,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
⒋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性、专家型教师转变。
⒌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内学习平台和校级资料库,达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难点讨论的目的。
⒍完成龙头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达成标识:
⒈形成学校龙头课题的子课题群。
⒉与教导处整合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⒊完成课题的中期汇报。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重视过程性管理,总结梳理研究过程性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具体措施:
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⒉做好子课题的结题工作。
⒊举行教科研论文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编撰研究成果。
⒋做好成果的后续推广工作。
达成标识:
⒈完成课题资料的整理工作。
⒉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㈥校园文化
【工作总目标】
围绕“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以创建“幸福和谐校园”为目标,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确立学校教育的幸福价值,提升团队的幸福智慧,培育教师的幸福追求,展望学生的幸福未来。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提高教师对学校“幸福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具体措施:
⒈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设计学校校徽。校徽中包含着复三的字母缩写、建校时间和体现“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下学生快乐学习的元素。
⒉集行政班子的智慧,在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提炼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⒊聘请学校专职音乐教师改编体现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校歌,并广为传唱。
⒋设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信封、信笺、材料袋等文化标识,起到对外宣传、对内激励作用。
⒌布置学校橱窗,宣传学校幸福教师、活力少年、特色团队的风采,宣传学校的课程品质和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景。
⒍改善校园环境,邀请专业团队设计校园文化景观墙,凸显学校的“幸福万花筒”校本课程和“三维争章”少先队品牌活动,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⒎为学生提供放松心情、休闲的环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的烦恼,因地制宜地挖掘空间,设立心理辅导室。
达成标识:
⒈完成学校校徽的设计。
⒉改编学校校歌:幸福童年乐成长。
⒊提炼学校三风、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
⒋完成学校橱窗文化和外操场围墙文化的设计和制作。
⒌开设心理辅导室,完成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添置。
⒍完成学校信封、信笺等文化标识的设计和制作。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开展教工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启学生心智,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具有复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具体措施:
⒈依托“学习中心”专题学习,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凸显“我爱我校、校荣我荣”的氛围,在学习中教师们感受幸福。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与书交友”、“书香为伴”为主题,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在阅读交流中感悟幸福。
⒊组织开展“四大节”专题活动,锤炼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普及面,培育复三活力少年,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快乐成长。
⒋完善三月份的爱心系列活动,经由师生们的双手将爱心传递到校外、传递到社会,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快乐成长。
⒌丰富元旦、六一的三维争章活动,擦亮少先队活动品牌。
⒍改善教师办公室的办公环境,对办公室内部的布置做到简洁醒目、规范统一,依托工会打造办公室文化。
⒎改善班级教室的学习环境,加强班级温馨教室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达成标识:
⒈开展年度“书香校园”活动,整理完成教师“书香校园”的学习感悟。
⒉整理校园文化活动的材料,提炼成功的经验,培育学校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⒊在原有的区级合唱特色校的基础上,申报区级艺术特色校。
⒋以区船模科技特色校为基础,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确保特色学生培育的延续性,丰富科技活动的项目。
⒌借助外力,集体与教研团队的力量,打造更多的体育特色项目。
⒍完成学校教师办公室的环境布置和温馨教室的文化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开源节流,内挖外引,改善环境硬指标,形成具有复三特色的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
具体措施:
⒈五年时间完成校园创意文化景观设计,改变整个校园的面貌,形成具有
丰富教育文化内涵的地标式的校园文化景观,体现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
⒉发挥室内外墙壁、大楼走廊墙壁的利用,分主题、分年级布置学生的作
品,让走廊和墙壁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⒊合理规划绿化面积和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树木,加强绿化管理。
⒋校园文化活动日趋成熟,师生的能力和才艺得到有效发展。
达成标识:
⒈设计完成内操场的校园创意文化景观。
⒉设计和制作大楼走廊文化。
⒊完成校园绿化的设计布局。
⒋提炼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经验,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展示学校品牌项目。
㈦总务工作
【工作总目标】
以学校总体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总务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环境与服务育人功能,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以温馨校园创建为抓手,加强创意校园环境建设,努力使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有特色。校园安全技防、物防齐全、人防管理有序、财务管理规范的优质后勤服务,为改善“幸福教育”办学环境,提供管理服务优质保障。
【分阶段实施部署】
第一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阶段目标: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完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整体设计和美化校园环境,顺利完成第一期校园创意和环境建设。建立规章制度,为师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和学习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后勤保障。
具体措施:
⒈规范后勤管理流程,明确后勤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⒉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再创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⒊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校产管理制度,合理有效使用教育经费。
⒋创设校园环境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环境(教学)设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体现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课程特色。
达成标识:
⒈制订《复兴东路第三小学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⒉参加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的评审。
⒊试行采购申报制度。
⒋更新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安装65寸触摸液晶电视屏和17寸台式电脑。
⒌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添置一批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为大楼办公室添置储物柜。
⒍完成第一期校园创意环境的设计和改造。
⒎危房修缮,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阶段目标: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设施,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加速学校的发展进程。
具体措施:
⒈进一步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与相关公司协同做好保安、保洁、外勤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⒉继续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应对这五年的入学高峰,不断满足师生增长的需要,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办公条件。
⒊逐步调整不符合学生身高的课桌椅。
⒋装修部分专用室,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⒌对学校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登记、普查。
⒍注重对学校教学设备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⒎做好电脑、投影机的报废工作,做到账物相符。
⒏策划做好第二、三期校园文化创意设计,体现整体性和个性化,形成具有
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达成标识:
⒈梳理形成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工作机制。
⒉调整学生课桌椅。
⒊继续改善校园环境,设计完成第二、三期的校园创意环境建设。
⒋装修美术室、档案室、心理辅导室、食堂等专用教室。
第三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固的后勤保障。全面厘清现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规划校园整体环境的布局,申请进行一次全校大修。
具体措施:
⒈创造条件,增设饮水器,改善学生饮水困难。
⒉逐步更新校园广播网的设施设备。
⒊继续对图书馆加强投入,配置电脑,完善电子阅览。
⒋继续抓好学校基础建设,净化、美化育人环境,对校园进行绿化建设。
⒌切实抓好学校综合法理,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⒍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⒎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做好学校全面的修缮工作。
达成标识:
⒈添置学生用饮水器。
⒉配置电脑,增设电子阅览室。
⒊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⒋形成后勤管理的制度系列文本。
⒌回顾总结五年来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四、重点发展项目
【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㈠项目名称:幸福万花筒课程
㈡项目背景
学校课程承载着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力,提供学生一生受益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重任。“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价值所体现。“幸福万花筒课程”将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管理的全面变革,为学生人生履历写下幸福的一页,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童年,让每个孩子如花儿一般幸福绽放。
以下为幸福万花筒课程的诠释:万花筒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光学玩具,把课程比作幸福的“万花筒”,那筒里形状各异的彩色玻璃片就是课程要凸显的课程知识点,转动万花筒使碎片发生新的组合是学生的学力点,每个孩子看万花筒时的视觉体验即为课程学习的情感幸福点。因此,“幸福万花筒”是具有“幸福教育”特质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课程。
课程设计的思路:多彩绽放。“幸福万花筒课程”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多彩绽放,灵动有趣,融合有序。课程力求在内容上丰富充实,形式上井然有序,实施过程变化且有规则,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学力、丰富学习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拓展延伸课程,实践探索课程,自主活动课程”三个课程模块把“幸福万花筒课程”课程知识点,学生学力点,情感幸福点有机整合。万花筒中色彩各异的图案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万花筒转动时变化着的花样使学生更加喜欢,每个孩子转动和观看万花筒中图案时变化的视觉享受,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视为万花筒课程为学生提供的绚丽多彩的学习经历,而“十朵幸福之花的绚丽绽放”,将成为学生树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快乐的源泉。
㈢项目目标
⒈“幸福万花筒课程”构建以拓展延伸为主的限定拓展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⒉“幸福万花筒课程”设计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实践探究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⒊“幸福万花筒课程”丰富以培养兴趣为主的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㈣实施措施
⒈优化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架构
根据学校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育人目标,确立各类课程目标,强化提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的能力与水平。
以“幸福万花筒课程”方案研制为抓手,形成课程体系框架;优化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组合结构。系统梳理限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实践探究课程,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未来社会幸福生活的能力;自主选择课程,不断扩大学生选择课程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体现特色学校课程特点和价值品位。
⒉丰富幸福万花筒课程的内容
通过研读、精读课程标准,完善“幸福万花筒课程”方案。基于学情、师情,在“幸福万花筒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进行内涵的拓展。不断充实“幸福万花筒课程”内容,
逐步清晰以“提升学力为主的限定拓展活动”、“培养兴趣为主的自主拓展活动”的课程内容,开设16个限定拓展科目、25个自选社团项目,穿插有主题的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使“幸福万花筒课程”课程内容更丰富。
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方面落实“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在年度课程计划中具体落实“绽放幸福之花活动”安排,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⒊创新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教学
研究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校本发展的共同特点,在变革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课时安排方面进行有益尝试,突出课程整合和学科联系,突出主题学习和任务驱动,继续倡导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和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并结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形成体验式教学的操作流程,不断创新和丰富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教学。
⒋推进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改革
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突出人文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控制基础型课程的有效适度学习,关注探究型课程的参与体验学习,开创拓展型课程的激趣丰富学习;关注幸福万花筒课程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拓展延伸课程、培养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实践体验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自主选择课程的三类课程协调开发和实施,探索推进幸福万花筒课程深度改革新方法,新途径。
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活动,通过“绽放幸福之花”课程活动来满足学生获得学习经历的权力。在部分年级试点利用教师专长开设微型课程走班教学,实现“教师可以走班,学生可以选课”的课程组织形式,成熟之后逐步推广。实现校内教师课程资源逐步优化,同时校外引进品牌课程,挖掘学校在地文化社会资源,开设由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参与执教和开发的幸福万花筒课程。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实现幸福万花筒课程的三位一体资源开发。
⒌完善幸福万花筒课程的评价
根据学校课程方案,基于实施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强化通过评价的及时反馈,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为发展服务;尝试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现不同课程类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方法等领域对课程评价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全面转变。
“三维争章评价体系”作为幸福万花筒课程评价方式之一,以少先队争章活动为评价载体,重点落实队员、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争章评价活动的互动架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辅导资源、创新奖章内涵、建立奖章机制,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可作为多元评价的特色进行完善。
具体体现在:拓展延伸模块的班队活动课程年级争章评价的创新,实践体验模块“读书,科技,艺术,体育”四大节活动课程项目争章评价的完善,自主社团模块的学科活动的争章评价过程性的深化。
㈤实施步骤
第一实施阶段(2013.1——2013.12)
阶段目标:研制《幸福万花筒课程方案》,形成三大系列课程模块。
具体措施:
⒈结合调研问卷情况和学校特点,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方案,使课程方案成为全校课程建设的总方向。
⒉课程框架体系形成清晰的三大系列课程模块,既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又是推进各个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础。
⒊课程框架以“拓展延伸课程、实践探究课程、自主选择课程”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组织实施的保证需细化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探索以“学校课程”为载体的“管理整合”的实施流程,将进一步完善学校以“整合”为特色的“课程管理”的机制,形成更有效的评价策略,使课程管理能体现学校幸福教育特色。
达成标识:
⒈学校万花筒课程方案。
⒉学校课程整合学期进度表。
⒊学校拓展型课程科目表。
⒋学校课程学年实施总表(分表)。
⒌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第二实施阶段(2014.1——2015.12)
阶段目标:开展主题式协同教学实践,设计绽放幸福之花活动,凸显课程内涵的深度研究,项目管理挖掘课程特色。
具体措施:
⒈以设计绽放幸福之花活动为载体,优化整合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拓展延伸模块,形成“乐运动”、“乐美韵”、“乐动手”、“乐思考”、“乐表达”等五大系列,以及人文素养系列,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班队活动系列,心理教育类拓展延伸校本课程。以体验式教学实验为突破口,加强以“体验”为主题的教学设计,开展基于任务、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主题的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进行活动方案设计的校本培训。
⒉以“体验·感悟·交流”为主要形式,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和教研组建设相结合,以教师个人,教研组团队,学科大组认领项目的方式深度推进课程的实施和完善,挖掘梳理形成学校课程特色项目。
⒊整合部分学科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安排和组织形式,改变教学方式,确定主题,创设情景,鼓励教师形成教学特色,开展多名教师,一个主题,多个情景的协同教学实践。加强特色课程的管理,培育特色课程、特色社团,提升教师整体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进行特色课程项目评比的方式深度推进课程的实施和完善,挖掘梳理形成学校课程特色项目。
达成标识:
⒈记录“拓展延伸课程”绽放幸福之花实施过程,在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一到两门特色校本课程。
⒉形成“实践探索课程”绽放幸福之花实践方案,在活动中丰富学习经历,设计复三实践探索活动手册。
⒊完善“自主活动课程”绽放幸福之花评价过程,在选择中增强学习感受,挖掘学生喜欢特色社团项目。
第三实施阶段(2016.1——2017.12)
阶段目标:促进学校课程的文化转型,探索建立多元评价方式,完善梳理总结课程实践。
具体措施:
⒈完善和落实“复三学子幸福成长小脚丫”课程评价部分,让学校课程多元的评价方式成为学生快乐成长,感受幸福的源泉。
⒉确定复三学子经过五年的课程学习必须掌握的相关技能。收集学生课程学习丰富多彩的体验,课程学习的成果等素材完成复三学生“幸福的绽放”,让课程成就学生。
⒊撰写教师加强课程的意识、提升课程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呼声,转变教学方式,追求教学的卓越的课程开发方案,实施项目,评价方式的案例,让课程成就教师。
⒋汇编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特色与课程建设紧密联系的“幸福万花筒课程”循环式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记录学校课程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历程,让课程成就学校。
达成标识:
⒈完成学生在“幸福万花筒”课程学习中的小感言、小故事、小案例、小作品、小调查、小问卷,结合三维争章,开展“复三活力少年,绽放幸福之花”的评选。
⒉编撰完成:复三小学生课程学习幸福的足迹、复三小教师与课程同成长的收获、复三小万花筒课程绽放的绚丽。
【重点发展项目之二】
㈠项目名称:三维争章评价体系
㈡项目背景
⒈三维奖章活动是我校少先队品牌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争章形式深受我校少先队员的喜欢。它以少先队争章活动为载体,重点研究队员、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争章活动的互动架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使争章活动的内涵得到深化,外延得到拓展。通过挖掘辅导资源、创新奖章内涵、建立奖章机制,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促进课队结合、校队结合、家队结合,提升奖章质量,促进队员全面、健康发展。课题虽然已经结题,但是三维争章活动作为学校少先队传统品牌项目还将不断完善,赋予新的生命力。
⒉“幸福万花筒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它传承着“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课程承载着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一生受益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重任。通过拓展延伸课程、实践探究课程和自主选择课程,整合学生的学力、经验和情感体验,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管理的全面变革,为学生人生履历写下幸福的一页,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童年。
㈢项目目标
⒈丰富“幸福万花筒”课程内容,组织进课堂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少先队组织是儿童自己的组织,组织进课堂将丰富“幸福万花筒”课程内容。重点落实“班队拓展课程”板块的实践与研究,努力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实现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从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⒉优化“幸福万花筒”课程评价,奖章全渗透
评价是一种导向,目的在于激励。有形的评价载体“奖章”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儿童年龄特点,它能激活学习动力,强化学习成果。在“幸福万花筒”课程的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全面渗透三维奖章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评价的模式从“单向”到“双向互动”;评价的焦点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通过三维奖章评价的全面渗透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㈣实施措施
⒈“班队组织活动” 丰富课程
⑴课程内容科学化
在“幸福万花筒”课程三大模块中,少先队将在拓展延伸活动模块加强对“班队组织活动”课程的研究。认真学习《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凸显少先队组织优势。班队组织活动课程内容以奖章为依托,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感、行为等特征,做到分层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分层教育。以年级组为单位,形成分年级课程序列,构建班队课程指导性菜单。如:低年级“做党的好孩子”、中年级“学做先锋的少先队员”、高年级“做四好少年,为队旗添彩”。明确各主题具体要求、操作流程有章可循。
⑵课程形式趣味化
通过教研,研究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需求与特点,进一步探索班队组织活动课程的类型:适合全校学生共同学习的大课,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小课等。在活动形式上,如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活动课可以拓展的空间、时间;三维奖章在活动课的贯穿等多方面做一些有效探索,挖掘经典课程作为示范,推进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⑶课程评价特色化
在“班队组织活动”课程中重视研究如何渗透三维奖章活动特色,使课程模块有活力、显特色、增幸福。
⒉“三维奖章评价”深入课程
优化“幸福万花筒课程”的“拓展延伸课程,实践探究课程,自主选择课程”三类课程评价方式。将少先队特色品牌三维奖章活动全面渗透入课程评价中,以项目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形式深化评价,注重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从而体现不同课程类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方法等领域对课程评价的要求。
⑴“班队组织拓展活动”模块,以年级为单位推进奖章实施,结合《争章手册》,形成分年级课程序列,进行三维争章评价的深化。
⑵“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模块,以项目为单位推进奖章实施,重点研究三维奖章在“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和艺术节”四大节活动以及“教师节、学雷锋日”等节庆活动中的渗透以及评价的完善。
⑶“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模块,以学科为单位推进奖章实施,延续每年两次争章节的传统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同时,注重加强过程性、阶段性评价,以此深化三维奖章特色评价。
⑷在三类奖章课程评价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探索复三活力少年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优化学校推优、奖励、评价机制与手段。
㈤实施步骤
第一实施阶段(2013.1-2013.12)
阶段目标:完成三维奖章工作的总结,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丰富“幸福万花筒”拓展延伸课程模块内容。
具体措施:
⒈对三维奖章已经形成的互动架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以及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调查、座谈、反馈进行总结,撰写论文《三维奖章体系初探》。扩大三维奖章活动的影响力,进行市区级少先队、德育板块的展示交流。
⒉建立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工作小组,确立研究课题、制定工作制度。
⒊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争章手册》、《辅导员工作纲要》等文件,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感、行为等特征,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班队组织活动”课程框架,丰富“幸福万花筒”拓展延伸课程模块内容。
达成标识:
⒈三维奖章活动的市区级交流展示。
⒉撰写《三维争章体系初探》课题结题。
⒊完成三维奖章可持续发展问卷调查。
⒋确立少先队相关课题的落实与工作制度。
第二实施阶段(2014.1-2015.12)
阶段目标:开发“班队组织活动”课程,深化“幸福万花筒”课程评价。
具体措施:
⒈探索“班队组织活动”形式,根据时代要求和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特点需求,吸收少先队历史上经典、有效的活动形式,重点将三维奖章特色融入其中,创新设计为少年儿童喜欢、有时代感、普遍性强的活动形式,形成具有复三特色的“班队组织活动”课例。
⒉在“班队组织拓展活动”模块,以奖章为载体,突出三维评价特色。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争取家长、教师以及社会资源,增强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等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和记录孩子每一次进步与成长。
⒊在“学生实践探究活动”模块,利用四大节、节庆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挖掘项目内涵,体现项目特色,注重项目三维评价的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将有意义的评价变得有意思,促进学生特色与能力发展。
⒋在“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模块,进一步优化一年两次的争章节综合评价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完善,使其富有挑战性和时代性。进一步完善家长辅导员参与机制与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深入学科组,根据学科特色,跟进奖章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使这一模块评价更系统、全面。
达成标识:
⒈构建“班队组织活动”课程指导性菜单。
⒉撰写“班队组织活动”经典案例集。
⒊建立“班队组织拓展活动”三维评价指标体系。
⒋撰写“学生实践探究活动”评价——“幸福体验足迹”。
⒌开展“自主选择社团活动”综合、特色项目评价展示活动。
第三实施阶段(2016.1-2017.12)
阶段目标:三维奖章深入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总结、展示。
具体措施:
⒈对第二阶段的实施内容做进一步的调整补充。
⒉在三类奖章课程评价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探索复三活力少年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优化学校推优、奖励、评价机制与手段。
⒊进一步完善学校少先队员评优机制。
达成标识:
完善复三少先队评优机制,实施《活力少年评价手册》。
五、实施保障措施
㈠思想保障
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的保障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让每个教师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并调动全体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规划的实施。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理论研究的保障作用。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发展、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各方面的前沿理论,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规划的实施。
㈡政策保障
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㈢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指导、协调、监督和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依据规划内容分部门制定相应的年度执行计划。教师依据规划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㈣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实施规划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能,制订相关的考评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运行推进机制。确保规划制订的科学性,确保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⒈坚持校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组织、教代会、工会组织的职能,充分征询
广大教职工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⒉明确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在规划实施中的职责,确立规划管理流程,
责任到人。确立“分阶段实施、分阶段落实”的推进策略,通过每学期工作计划的制订,细化近期工作任务,明确重点,提高规划实施的执行力。
⒊建立规划实施自评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对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协调。结合校务公开,接受校内外的监督和支持。
本规划自教代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
2013年1月
附:复三小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胡爱珠
副组长:孙伟英 吴 玮
组 员:王文岚 常 瑾 毛劼蕾 刘荣耀
李玉琴 唐喆萍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