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复三人、我们在行动”征文幸福奖作品之——张蓓
发布时间:2010-09-28 来源:
 世博参观有感
                     张蓓
8月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世博园。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都“泡”在世博园中,前前后后共参观了可口可乐馆、世博会博物馆、国家电网馆……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城市联合案例馆里的瑞典马尔默展区。 这里有一个名为可持续性学校的展览。在它的视频介绍中,一些外国的小朋友们在水塘里可以尽情地踩水,体验下雨的感觉。志愿者介绍说,因为有这样的活动,学校要求家长在开学前都要为孩子们准备好雨衣雨靴。在他们的学校里,非常自由。比如,老师们故意做一个水坑,让孩子们嬉戏;或者故意搬一棵奇形怪状的树,让孩子们去爬;或者故意修堆出一座小山坡,让孩子们从上面滚下来。如果在我们国家的学校,也许老师会这样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会有危险的!正因为观念不同,因此在这个学校里,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如果学生想知道房子是怎么建成的?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去建筑工地亲身体验,和水泥,砌砖头,忙的不亦乐乎;老师们在周末常常由专家带领着去森林里培训,学习怎样教给学生新信息,有时老师还要自己做些小发明,如发明动能和电能互换的小游戏等等。他们的操场更是奇特的一角,那里有小型的风力发动机为户外发电照明;有小型沼气池和水梯,来示范水力如何发电。有时课堂还延伸到大海边,学生们学潜水,拿着水下探测镜观察水中动物和植物,还学习甩竿钓鱼。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教出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更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另外,一些世博场馆的整体造型和布置,也让我们参观者惊叹不已。例如:英国馆,这栋建筑名为“种子圣殿”,造型奇异,规模庞大.这座立方体状建筑高约20米,表面被很多根透明的物质盖住,透明的物质向外伸展,就像蒲公英在飞舞.馆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种子圣殿”的灵感源于英国的公园和花园,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
 其次墨西哥馆也挺有趣的,它就像一座“风筝森林”.进入馆中,我们先看了“墨西哥的骄傲”,有大白鲸,鲨鱼的巨大照片,还有海盐做成的鳄鱼,帆船模型,这些模型雪白雪白的,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接着参观了玛雅时期的文物,有高大的石柱,巨型的雕刻.我们被面具电影深深地吸引了,墨西哥真实生活的景象就像在我们眼前.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最壮观,最大气的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它到处都是“中国红”,非常美丽.进入馆中后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还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点: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引灯,拉近了肤色,种族,区域,年龄,发展的距离,为美好地球与和谐共处搭建了一个平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距离.世博会是生活,科技,服饰,文化,思想等明显展示,是生活方式的冲撞交流,这里永远没有尽美,在相互的差异中,只有灵感和进步一直在成长……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