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12-11-12 来源: |
<DIV>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DIV>
<DIV>11月9日,为期一个半月的 “以学定教,彰显个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在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降下了帷幕。以学定教,是这次研讨会要诠释的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建设的推进,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的理念,已经根植到每个教师的心中,具体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有望如何呢?</DIV>
<DIV>本次,研讨会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组内说课,大组听课,校级研讨。在此期间,十一位老师带领组内老师共同研究、研课磨课,展示了精彩的研究课,用课堂教学践行着他们的研究和思考。他们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使“教”为“学”服务,并引发教学上的一系列回应,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DIV>
<DIV>下午,学校召开了“以学定教,彰显个性”的专题研讨会。四位教师作了 “以学定教,为了孩子的发展”的专题发言,他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能力、启迪思维、发展想象、激发情趣,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会上吴玮副校长做了“教师要学会用优势上好课” 的精彩点评。她指出:教师彰显教学个性的前提是为学生的学而教,需要通过研究教与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当下,学生的学习课程、学习心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做好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将有特色的课程转化为真正的教学实践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就非常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DIV>
<DIV>最后,胡爱珠校长总结了本次活动,并提出了新的希望。她希望学科教师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过程性的研修,实践感悟“以学定教”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现状,努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幸福的体验。</DIV>
<DIV>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课堂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真正见效,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复三小学的教学研讨活动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 ;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成为让学生明了的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DIV>
<DIV> </DIV>
<P align=center><IMG id=pic_1 border=0 src="../../../INFO/INFO_CONTENT/2013731141619/file_content/让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jpg" width=600></P> |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