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新课标 赋能新征程——记2022学期数学教师工作坊活动
发布时间:2023-02-05 来源:复兴东路三小

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在教师们的心中萌发了不少值得学习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读懂读透新课标?如何将数学课程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一线?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等。结合青年教师实际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本学期学校数学工作坊聚焦新课标开展了“学、探、研”相一致的系列活动。

“新”而学

金秋10月,工作坊的青年教师经学校推荐参加了“优质课堂·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提升班”课程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老师们纷纷将学习心得与工作坊成员交流研讨。姜宁老师对余亚萍老师有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量感做了重点介绍,姜老师表示,数感和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本次培训让她厘清了对数感和量感两个概念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实践操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量感。

宣英娇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姚剑强老师的报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程文件》。在报告中,姚老师将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分别细化到对应的数学核心素养中。姚老师指出数学眼光也就是学生的符号意识、数感和量感;数学思维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数学语言体现在模型意识和数据意识中,让一线教师对于大概念下何谓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有了更为细化和具体的认识。

本学期工作坊就“数与运算”主题展开了学习研究。在明确了新课标中小学不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李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从分水果的真实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小组交流中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剩余的水果不够平分了该怎么办?从而自然引入余数的概念,接着通过根据要求圈水果、根据图片说分法、写算式等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算理的理解,同时渗透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执教五年级的姜宁老师用一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呈现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学段在数与运算中既关注运算的一致性也兼顾推理能力培养的特点。课堂中,同学们经历了观察、猜测、比较、验证的方法,通过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自主发现小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四则运算的一致性,为之后的分数四则运算打基础。

“新”而研

工作坊的学习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区教研员董红萍老师受邀亲临李远老师课堂作专业点评,董老师充分肯定了学校利用工作坊机制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举措,对李远老师及教研组团队的教学设计作了专业细致的指导,为学校数学组进一步探究素养导向下不同学段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12月14日,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在线聆听了区教研员俞靖老师的讲座《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俞老师对素养导向做了系统解读,同时结合具体项目化设计和实施案例从活动情境的创设、驱动型问题的引领以及学习者沉浸式探究方式培养等方面为老师们详细讲述了项目化学习的进阶之路。此次讲座,让数学组的老师们对项目化活动有了更为深入和明晰的认识与理解,老师们纷纷表示会将本次培训的所学所思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导向设计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活动任务。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工作坊的活动,有专家的专业引领,有成员的共学共研,在这里,成员们践行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维与智慧的碰撞,逐步转化观念、内化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

 

分享到:
相关信息